阿弥陀佛坐像


唐垂拱元年
685
中国
石灰岩
诸佛
高 54.5 公分
2017.46

阿弥陀佛的梵文为Amitābha,又译为无量光佛或无量寿佛,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。自从唐代善导大师(613-681)提倡念佛法门,便促进唐代阿弥陀净土信仰的流传,奠定起唐代净土宗发展的基础。

此件阿弥陀佛坐像肉髻高突,大涡形发纹,面庞圆润,下颔较方,五官匀称,鼻梁短平,鼻翼略宽,嘴角稍陷,下巴略微突起,神貌端严。佛像身穿双领下垂式袈裟,内着僧祇支,结带系于腹部,肩膀宽圆,腰部略收,胸口肌肉饱满,小腹微突,身躯厚实健壮。佛像的右掌已残,但从向上平举的姿势来看,原来应作施无畏印,左手自然下垂,平放于膝盖之上,双腿结跏趺坐于束腰台座。衣纹流利,疏密变化与身躯结构和动作互相呼应。

佛像身后背屏大半已残,所幸余下部分仍可看到结合镂雕与浮雕的精美设计,佛像头部后方的圆形头光,以浮雕方式刻出莲花,并与背光间以镂空方式相接,连结处还刻有五瓣小花,背光外侧则饰以一周火焰纹,样式简练而雅致。台座呈六角形,正中间浮雕香炉,左右两侧与后方开小龛浮雕四天王像,天王头梳高髻,发带和飘带飘扬于空,身穿唐代明光铠,持物各异,脚踏山岩,形貌威猛而生动。

底座前方的两个角落,原来应刻有卧狮,可惜残损较为严重,已不易看出当初的形貌,而在正面底座的下缘,还刻有供养人的题记,方知此阿弥陀佛像是供养人为其过世的双亲所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