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彌陀佛坐像
唐垂拱元年
685
中國
石灰岩
諸佛
高 54.5 公分
2017.46
阿彌陀佛的梵文為Amitābha,又譯為無量光佛或無量壽佛,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。自從唐代善導大師(613-681)提倡念佛法門,便促進唐代阿彌陀淨土信仰的流傳,奠定起唐代淨土宗發展的基礎。
此件阿彌陀佛坐像肉髻高突,大渦形髮紋,面龐圓潤,下頷較方,五官勻稱,鼻樑短平,鼻翼略寬,嘴角稍陷,下巴略微突起,神貌端嚴。佛像身穿雙領下垂式袈裟,內著僧祇支,結帶繫於腹部,肩膀寬圓,腰部略收,胸口肌肉飽滿,小腹微突,身軀厚實健壯。佛像的右掌已殘,但從向上平舉的姿勢來看,原來應作施無畏印,左手自然下垂,平放於膝蓋之上,雙腿結跏趺坐於束腰台座。衣紋流利,疏密變化與身軀結構和動作互相呼應。
佛像身後背屏大半已殘,所幸餘下部分仍可看到結合鏤雕與浮雕的精美設計,佛像頭部後方的圓形頭光,以浮雕方式刻出蓮花,並與背光間以鏤空方式相接,連結處還刻有五瓣小花,背光外側則飾以一周火焰紋,樣式簡練而雅致。台座呈六角形,正中間浮雕香爐,左右兩側與後方開小龕浮雕四天王像,天王頭梳高髻,髮帶和飄帶飄揚於空,身穿唐代明光鎧,持物各異,腳踏山岩,形貌威猛而生動。
底座前方的兩個角落,原來應刻有臥獅,可惜殘損較為嚴重,已不易看出當初的形貌,而在正面底座的下緣,還刻有供養人的題記,方知此阿彌陀佛像是供養人為其過世的雙親所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