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音菩萨立像


东魏武定元年
543
中国
白石
菩萨
高 27 公分
2018.52

观音梵名为Avalokiteśvara,又称为观世音,玄奘法师(602-664)另译为观自在。南北朝时期(420-589),河北地区观音信仰流行,在东魏时期(534-550)的定州白石造像中,发现了许多观音菩萨立像,此件东魏观音菩萨即为一例。这尊观音菩萨立像制作精良,刻划仔细,菩萨头戴冠,嘴角略陷,面带笑意,右手执长茎莲苞,左手持桃形物,站立于覆莲台座之上。

在印度的传统中,莲花是花中最神圣的花卉,象征意涵丰富。《杂阿含经》便提到释尊曾言:「如芬陀利(即莲花)生,虽生于水中,而未曾着水,我虽生世间,不为世间着。」,藉以莲花譬喻佛陀在娑婆世界中,不为烦恼所系缚,就像出水的莲花一般。同时,观音手中的未开莲华又可象征一切众生自性清净的心莲,即本觉菩提,也由于观音菩萨以其慈愍大悲之心,将众生的心莲打开,故观音菩萨在印度又名为「莲华手」菩萨。

根据题记,这尊观音立像作于东魏武定元年(543),身后的舟形背光,分为内外两层,内层阴刻圆形的头光与椭圆形的身光,外层则刻划火焰纹,仍保存北魏 (386-534)遗韵。然而菩萨身体渐趋丰实,衣纹线条流畅明快,在弧线的使用与身躯的动作搭配和谐,布料质地更显轻薄,这种趋于写实的手法,为之后的北齐(550-577)造像风尚奠下根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