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弥陀佛坐像


明代
17世纪
中国
木雕彩绘
诸佛
高 67 公分
2017.51

明朝在宣宗(1425-1435在位)至穆宗(1566-1572 在位)共一百多年的时间中,佛教各个宗派都衰微不振,直到明神宗万历时期(1573-1620)佛教逐渐复兴,教中名僧辈出,又以莲池袾宏(1535-1615)、藕益智旭(1599-1655)、紫柏真可(1543-1603)、憨山德清(1546-1623)等四位大师最为有名,其中莲池大师倡禅净同归,在杭州云栖寺领众结社念佛;藕益大师兼通禅宗、华严宗、法相宗,晚年行持净宗弥陀信仰,被为尊为净土九祖,致使净土信仰在明代佛学中成为重要思潮。

这尊阿弥陀佛由于漆层的自然氧化,表面呈酱黑色,局部涂绘色彩,保存情况颇佳,犹可反射光线,造像后背开有一方槽,原先应作为装脏之用。此尊坐佛肉髻微隆,饰有顶珠和髻珠,靛蓝色小螺发。额圆面长,五官集中,肌肤起伏平缓,双目长细,两唇以朱砂妆点,嘴角含笑,神态恬静。

佛像身穿双领下垂式袈裟,下身着高腰裙,结带绑于胸腹之间,双手自然下垂,于腹前掌心交迭作禅定印,双腿盘起结跏趺坐。其双肩窄方,上身较长,坐姿较为僵硬,身形具有块状的古拙感。袈裟的衣纹繁密,且左右大致对称,在手臂和腿部使用许多平行的扭动衣褶,表现形式化,使得衣纹不再具表现身躯形貌的功能,装饰性的意味浓厚,呈现晚明造像的风格特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