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音菩萨立像


北周
557-581
中国
石灰岩
菩萨
高 65.5 公分
2017.06

观音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,西元2世纪左右在印度成立以后,很快地便在中国发展起来,3世纪末,竺法护(229-306)译出〈正法华经〉,并于此经第二十三品〈光世音菩萨普门品〉中揭橥观音菩萨普门示现,救护众生,随类应化,渡化众生的特质,奠定了中国观音信仰发展的基础。

南北朝时(420-589)政局紊乱,战争频繁,生灵涂炭,百姓颠沛流离,生命岌岌可危。在这种危殆不安的状况下,许多信徒将希望寄托于具有救济神力的观音菩萨,希望祂能解除现世无边的痛苦和灾难,观音信仰普遍流行。当时不但有观音菩萨灵验记的编纂,更雕铸了大量的观音像。

此尊观音菩萨右手似持莲花,左手稍残,但仍可见手中持物为净瓶。面形方圆,两颊丰满,下颔圆润,面带微笑,五官略显平板,鼻梁低,鼻头圆,眼睛平直细长。头部后面凿一方孔,原来应带背光。菩萨上身袒裸,仅披天衣与璎珞,项圈,项圈宽大,璎珞则由许多细碎的圆珠组成的数条串链组成,其间饰以花朵形的装饰,并垂挂至膝盖附近。整体的头身比约一比五,身躯浑厚,造像上下半身的长度约略相等,手臂粗壮,肩上的发纹,肩上的天衣和身后下裙的衣褶都有详实的刻画,呈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