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跏思惟菩萨坐像


北齐武平二年
571
中国
白石
菩萨
高 35.5 公分
2017.61

半跏思惟菩萨像系指菩萨半跏而坐,一足下垂,另一脚横放于垂足的大腿上,一手置于其上,另一手则以一指或数指支颐,作思惟形象的图像题材。此种造像最早见印度贵霜王朝(1-3世纪),或表现释迦牟尼成佛之前,身为太子的悉达多因悲悯众生,常于树下静坐思惟,苦思人生哲理的情景;又或者代表弥勒菩萨。

半跏思惟像在中国主要流行于南北朝(420-589),在敦煌莫高窟的北凉(397-439)与北魏(439-534)窟中,半跏思惟菩萨像多出现在石窟壁面或中心塔柱的上层,代表在兜率天宫说法的弥勒菩萨。在河北曲阳修德寺所出土的白石造像中,出土了大量的半跏思惟像,甚至还有双半跏思惟菩萨并坐像的发现。进入7世纪后,这种题材逐渐消失。而受到中国的影响,韩国与日本在6、7世纪的佛教造像中,也出现不少的半跏思惟像,显见半跏思惟菩萨是当时极受欢迎的信仰对象。

这尊半跏思惟菩萨像为一菩萨二弟子的配置,头后皆有圆形头光,菩萨脸型方圆,面容沉静,略有笑意,头戴三叶宝冠,上身袒露,肩披天衣,下身着裙,足部衣纹用双刻弧线表现,裙摆作短扇形,作水波纹状衣褶。两侧弟子,头部比例较大,身躯刻划简单,模样稚拙可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