釋迦牟尼佛立像


帕拉王朝
9世紀
印度
銅鎏金
諸佛
高 78.5 公分
2018.01

此尊佛陀立像出自那爛陀(Nālandā)地區,該地在7世紀時已是印度佛教中心,寺院佛塔林立,唐代玄奘法師(602-664)便曾西行至此學習佛法。12世紀末在回教徒的入侵之下,佛教文物、建築遭受戰火嚴重破壞,今日僅存遺跡殘留。那爛陀造像以笈多風格為基礎,發展出獨特的特色。

佛像的面貌圓潤,兩頰豐滿,肉髻略隆,小螺髮,耳朵寬厚,頭額較窄,五官分布均勻,眼窩轉折緩和,眼睛寬大,兩眼下視,鷹鉤鼻,嘴唇飽滿寬厚,面帶微笑,神情輕鬆愉快。佛像身穿右袒式袈裟,右手自然下垂,縵網掌,施與願印,左手平舉,掌心朝上,站立於仰覆蓮座上。佛像身後有圓拱形透雕身光,中間裝飾盛開蓮花數朵,以銅條與身光相接,身光外側邊緣則飾以火焰紋。

佛像的身軀修長,頭部與手掌比例較大,手長及膝,肩膀窄而削圓,胸口厚實,腹部略鼓,手臂渾圓,大腿粗壯,肌理變化精微而細膩。佛像袈裟衣紋刻劃精簡,僅在腹腰處刻劃一道陰刻線,表示內裙的裙腰,以及在左腕袖袍處,以平行突線形塑衣褶,餘皆不飾衣紋,布帛盡隨身軀起伏,猶具笈多晚期造像遺風。傳世中雖發現不少那爛陀的金銅造像,但皆為小像,而此尊立佛高近八十公分,極為罕見,真屬鳳毛麟角的珍稀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