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閦佛坐像
卡薩馬拉王朝
13-14世紀
尼泊爾
銅鎏金
諸佛
高 58.5 公分
2018.02
阿閦佛,梵名為Akṣobhya,意思為不動,因其菩提心堅定不動,對一切有情眾生皆不生瞋恨,故得此名號,又名為不動佛、寶幢如來等。阿閦佛信仰形成自大乘佛教的早期階段,居住於東方妙喜世界。後來在密教中成為金剛界五智如來之中的東方佛,為金剛部部主,象徵著「大圓鏡智」,手作觸地印。
此尊坐佛右手作觸地印,台座最下層的正中浮雕一五鈷金剛杵,說明其為金剛部部主阿閦佛。此佛臉型方圓,兩頰與顴骨飽滿,耳垂豐長,配戴精巧的卷草型耳飾,靛青色小螺髮,肉髻圓隆,髻頂飾有頂珠,佛像的頭額寬廣,眉心有突起的白毫,五官勻稱舒朗,眉線長細,眼內刻劃眼珠,雙眼垂視,鼻樑英挺,形如鷹嘴,下巴方突,兩唇飽滿豐厚,略帶笑意,神態親切而慈祥。阿閦佛身穿右袒式袈裟,衣裾末端垂披於左肩之上。雙足交盤,結跏趺坐於仰覆蓮座,手足掌心均刻劃蓮花紋飾。
佛像的身軀健美精壯,雙肩寬大,胸口挺實,呈現寬肩細腰的姿態,四肢的處理細膩,指節肌理起伏形塑入微。服飾部分,袈裟通體不飾衣紋,僅在衣袖邊緣鏨刻紋飾。仰覆蓮座的頂端裝飾一圈連珠,豐厚的蓮瓣下,浮雕刻劃金剛杵、雙獅、卷草、蓮花紋等,形制華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