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足跡碑
18世紀
緬甸
砂岩彩繪
諸佛
高 162 公分
2017.63
佛教信仰中對於佛足的禮敬起源甚早,初期佛教經律即述及佛陀弟子頂禮佛足的情節。在早期的印度佛教藝術中也常出現以佛足作為佛陀存在的象徵,並在佛足四周環繞弟子與信眾,可知參拜佛足跡等同於參拜釋尊,可滅除無量罪障。佛足信仰流行甚廣,無論是印度、中國、日本或是東南亞地區皆有豐富的遺跡存留,其中又以東南亞地區保存數量最多,像是緬甸、泰國、斯里蘭卡等國家對於佛足的供養與崇拜至今仍盛行不輟。
緬甸的佛足跡圖像流行於12世紀之後,多集中在蒲甘(Pagan)周圍的寺院中,以腳掌上帶有網格狀的象徵圖像為其主要特徵。此件佛足跡碑上寬下窄,表現單一的佛足足印,佛足印跡向內凹陷,足印上的圖案以剔地浮雕方式刻成,碑的外圍環繞雙龍,龍首於碑頂交結盤繞,身上猶有紅色與黑色的顏料存留。
佛足跡的五指刻劃海螺,象徵佛音廣佈;足心表現千輻輪,代表法輪常轉;腳掌部分由一百零八個方形界格組成,界格中表現人物、動物、植物、山川、日月星辰、須彌山,以及各種武器和供養具等。圖像的配置由外而內,依照順時針方向進行排列,外圍環繞河流、山脈與湖泊,以及生長在須彌山下的各式生物,中心是表示十六天界的寺院亭台,藉以象徵著以須彌山為中心的佛教宇宙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