釋迦牟尼佛半身像
素可泰王朝
14-15世紀
泰國
青銅
諸佛
高 68.5 公分
2017.12
西元13世紀泰人推翻吳哥帝國(802-1413)的統治,以素可泰(Sukhothai)為都城,在泰國中央平原建立起獨立王國,成立素可泰王朝(1238-1438)。素可泰國力強盛,文化繁榮,自三世王蘭甘亨(Ram Khamhaeng, 1279-1298在位)開始,歷代帝王皆篤信佛教,並迎請斯里蘭卡上座部佛教高僧前來素可泰弘法,建立起完整的僧團體系,開創泰國佛教發展的黃金時期,文化上也影響到泰北的蘭納王朝(Lanna Kingdom,1295-1775)與湄南河下游的大城王朝(Ayutthaya Kingdom,1351-1767)。
素可泰時期以前的泰國佛教藝術發展,受到臨近強權的影響,外來的風格鮮明,直至素可泰時期,佛教造像以墮羅鉢底(Dvaravati)的風格為基礎,再吸收來自高棉與錫蘭的影響,開始創造具有泰人特色的佛教造像,因而被視為是泰國古典風格的代表。
此尊銅像殘損較多,僅存腰部以上部分,佛像臉型呈橢圓,小螺髮,耳朵長垂,具素可泰造像特徵的火焰頭髻已殘,頭額寬圓,眉線為半圓弧,眼睛波折,向下垂視,鼻樑長而高挺,鼻頭圓潤,形狀如鷹嘴,嘴脣寬薄,下巴圓突,帶有明顯笑意。佛像身穿右袒式袈裟,下襬披垂於左胸,末端形狀如燕尾。佛像的雙肩寬厚,胸膛健壯,肌肉飽滿突鼓,起伏細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