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行頭像


貴霜王朝
3世紀
犍陀羅
片岩
諸佛
高 37 公分
2017.57

釋迦牟尼的六年苦行是他求道歷程的轉捩點,也是佛傳故事中的重要篇章。釋尊在認識到人世間的生老病死之苦後,決定離開安逸的皇宮,進入苦行林,希望從苦修中悟入解脫之道。當時祂遠離一切物欲,穿著粗糙的袈裟,每日僅喝清水和吃少量的麻粟,終日在樹下禪定思惟,淨心守戒。

但經過了六年漫長的刻苦修行後,祂仍舊未能證悟,於是明白苦行無益於解脫,便接受牧羊女的供養,前往菩提伽耶,在菩提樹下進入甚深的禪定,才終於成就無上正覺。這尊苦行頭像展現釋迦牟尼在苦行期間,面容枯槁的形象。犍陀羅藝術受到希臘化風格的影響,以寫實見長,此作即為一例。

這尊釋迦佛髮紋作波浪狀,眉間有白毫,眼窩凹陷,兩頰消瘦,顴骨高突,鬚髮橫生,在額頭和頸部尚見青筋浮出,皮骨相連,工匠精準地呈現了釋迦牟尼「日食一麻一粟」形銷骨立的樣貌。即便此件造像僅存有頭部,但骸骨相連的相貌仍令人不忍睟視。而釋迦神情肅穆,凹陷眼眶中刻畫的雙眼眼神堅定,將祂追尋解脫的毅力盡表無遺,其高度寫實的技巧表現實在令人嘆為觀止。